2025年11月7日 点击人次: 147
为深化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的精准衔接,构建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全链条协同育人体系,近日,我校在行政楼会议室召开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衔接座谈会。校领导、教务处、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及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参会,共同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谋篇布局。

座谈会上,招生就业处处长陶小模首先作专题汇报,通报2025年招生工作整体情况,并结合2024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。数据显示,2025年我校招生计划较2024年有所增加,虽圆满完成全国12个省份招生任务,生源规模保持稳定,但受计划增量影响,整体录取位次较2024年有所下滑,其中师范类专业这一趋势更为明显。值得关注的是,2025年我校进一步细化院校专业组设置,精准匹配考生需求,理工类专业表现亮眼,软件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大专业凭借鲜明的就业导向与学科优势,录取位次实现逆势上涨,成为招生工作中的突出亮点。整体来看,2025年招生呈现“整体稳中有调、优势专业突围”的态势,为后续人才培养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。

在202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中,陶小模指出,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,我校通过拓渠道、强服务、优指导等多项举措,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整体去向落实率稳步提升,就业质量持续优化。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更趋合理,行业适配度不断提高,多数毕业生扎根专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,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。
针对师范类专业特色发展,陶小模重点通报了2025届师范类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情况。数据显示,我校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笔试、面试通过率整体保持高位水平,充分体现了我校师范类专业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完善的育人体系,但需注意,部分师范类专业的资格证获取率相对偏低,仍有提升空间。这一成果为师范类毕业生顺利进入教育行业、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,彰显了学校在教师培养领域的深厚积淀。
随后,与会人员围绕招生结构优化、人才培养方案调整、就业指导精准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。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结合专业特色,就如何根据就业反馈完善课程设置、强化实践教学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等提出具体建议。大家一致认为,要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,以就业需求为导向,反向推动招生与培养环节改革,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“同频共振”。
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曾振华在总结讲话中强调,就业与人才培养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环节,各部门要进一步凝聚共识,加强协同联动,将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。要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变化,不断优化招生结构与培养模式,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,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
此次座谈会的召开,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衔接的重点方向,为后续工作的开展理清了思路、凝聚了合力。我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持续深化育人模式改革,完善协同育人机制,全力护航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的就业。